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pg电子巴黎之旅 > 新闻动态 > 老人走不动了才明白,真正孝顺的子女,是家中最沉默的人

老人走不动了才明白,真正孝顺的子女,是家中最沉默的人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3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最近看过罗振宇的一篇文章,感触很多。

医生最难的,不是医术不高,而是和患者相处不好。

看过很多愤怒的患者、患者家属,到医院吵吵闹闹,就知道医生难了。

为了改善医患关系,医生往往要从患者的亲人之中,找到最靠谱的那个人。

如果患者是老人,那么声音最大,喊得最凶的那个子女,不是最孝顺的子女,而是平时少出力的人,只是通过喊声,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。

医生把单据开好,然后说:“谁去处理?”

这时候,喊得凶的人,忽然不说话了。而那个一直默默无闻的人,主动接过单据,开始办理相关手续,垫付费用等——这一切,做起来都轻车熟路。

我们在点赞医生的时候,是不是应该想一想——为什么声音大的人不孝顺,沉默的人却孝顺?

尤其是老人,等自己走不动了,真的要照顾了,千万不要把“孝顺的道理”搞反了,把养老的根基弄丢了。

图片

01

说我身边的一个例子:村里的老张,初中都没有读完,就辍学了,然后跟着本地人,盖房子。

老张的弟弟,读书很厉害,大学 毕业后,在南京工作。

一晃,兄弟两人都成家立业了。父母也老了。

自从母亲过世之后,父亲的养老问题,就摆在了台面上。

弟弟说:“我每个月给你五百,你负责照顾父亲。”

老张点点头,答应了。

长期以来,这个家,都是弟弟在做决定。毕竟,实力最强的人,被大家认定,格局最大,能够起到领头人的作用。

久而久之,就养成了弟弟下命令,大家都参考执行。

实际上,在老家的老张,没有直接给老人很多现金,但是护理工作、一日三餐的开销,一个月远远不止五百。

而周围人的认知里,弟弟每个月给了五百,一年就是六千。这老张没有掏钱,老张就占便宜了。

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:家庭里,混得好,走得远的子女,往往有话语权;在老家瞎混的子女,往往没有话语权,甚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。

本事不大,那就走不远,那就顺理成章变成了照顾父母的主力军。毕竟,尽孝和“两代人的距离”,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鞭长莫及,就近处理,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可惜很多老人,没有看明白。

子女给父母养老操劳的价值,往往一个月达到三千元以上。老人不信,去请一个保姆看看——人家没有三四千,是不会来的。

只是在身边的子女,觉得自己有义务照顾老人,把日常的清洗,送医等,都不计算劳动报酬。

图片

02

很多老人,身在福中不知福,总是对身边子女的孝道,忽视不见;对远在天边的子女,又感激不尽,说起来眉飞色舞。

这一点,很多家庭里都有。也导致一些在老人身边的子女,气愤不已。

是的,远行的子女,他们往往有本事,能够买城里的房子,有城里的工作,孙辈也在有名气的学校。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。

围着老人转的子女,一般是本事不大,翅膀不长的人。甚至在种地,土里土气。

老人看到的,就是“出息多大”,却没有看到,自己的晚年是怎么过的,是谁在托举。

更令人生气的是,远方的子女回来过节,一两天里,就清扫了房间,晒被子了,老人兴高采烈,到处夸奖。

那个每个月晒被子,天天擦洗的子女,变成了“理所当然”。

还有更可怕的,老人的世界里,存在“100-1=0定律”——天天擦洗的子女,有一两次没有做好,老人就忘记了子女所有的好,甚至对亲戚朋友说“这个子女,孝顺都不诚心”。

子女的沉默,让老人觉得“好欺负”。这子女,碍于情面、道德,也不好发火。

如果有一天,沉默的子女,也撂挑子了,老人才知道——还是身边的子女好,是真正的保姆,是长期的依靠。可惜,子女不忍心这样做。

图片

03

我们总是强调:“尽孝要趁早。”

殊不知,感恩子女尽孝,也要趁早。

尽孝是子女对老人的关爱,也是是子女和老人的互动。不要以为,单方面的关爱,可以持续多久。

再好的爱,一个默默无闻,一个无动于衷,也会弄丢。

建议老人们,做到三点,让真孝顺的人心暖。

第一,对身边的子女,保持应有的礼貌和尊重。

比方说,子女帮助买了什么,送来了饭菜,应该说“谢谢”。

特别是儿媳和女婿送来的东西,更应该说“谢谢,辛苦”。

尽量少说嫌弃的话。老人的需求,也应该是商量的口气;老人的怨气,还是商量为主,而不能爆发。

多听一听,身边人对养老的建议,对未来的安排。给他更多的话语权。

有效的沟通,可以减少很多的矛盾,也会传递正能量。

第二,对子女之间,做好费用的分派,体现公正和人情。

家庭里,不仅要看到现金,还要学会劳动力的折算。

没有绝对的平衡,但是可以有相对的平衡。让外出的子女知道,要照顾一个老人,到底有多难。我们就对比保姆的费用,一切都明了。

第三,遗产方面,也要尽早安排,偏向于在身边的子女。

房子、田地等,都是身边人用得着的。

老人有存款的话,应该让子女知道,也尽量用于养老,减少子女在孝顺上的费用分派压力。

老人会做人,大家庭的氛围会好很多,子女尽孝也会容易,舒心一些。

沉默的人如蚂蚁,尽做一些“不起眼的事”,但也就是这些事,填满了感情的缝隙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pg电子巴黎之旅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